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全省第一!威海上半年金融运行成绩单出炉
8月10日下午3:00,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徐静,人民银行威海市中心支行副行长林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威海监管分局副局长王广军介绍2023年上半年威海市金融运行情况。
(相关资料图)
今年以来,全市金融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牢固树立大抓经济工作导向,不断强化金融政策传导落实,有序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创新,持续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全市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健康,呈现出“金融供给充足、信贷结构优化、融资成本下降、改革稳妥推进、风险整体可控”的特点。
金融供给充足充裕。从间接融资看,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跃居全省首位,贷款和存款均保持较快增长。6月末,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速15.2%,较全省高4.2个百分点,排全省第1位。其中,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182.6亿元,同比增长17.1%,较全省高5.1个百分点,排全省第1位;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455.9亿元,同比增长13.6%,较全省高3.6个百分点,排全省第3位。从直接融资看,上半年,全市实现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129.8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5.49亿元。新增泓淋电力、天罡股份2家上市公司,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0家。渔翁信息科创板在审;2家企业向深交所创业板提交上市申请;2家企业正在山东证监局辅导,上市工作整体态势向好。从保险服务看,上半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84.2亿元,同比增长9.4%;累计赔款支出23.2亿元,同比增长19.8%。
信贷融资质优价低。从信贷结构看,制造业贷款投放加力提速。6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649.3亿元,同比增长20.7%;上半年增加86.4亿元,同比多增37.9亿元,增量超去年全年12.9亿元。民营经济和普惠领域贷款持续快速增长。6月末,民营经济贷款余额1668.8亿元,较年初增加180.8亿元,同比多增81.3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8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和涉农贷款余额分别为692.3亿元和175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4%和18.4%,高出全部贷款增速8.3和1.3个百分点。从信贷成本看,企业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6月份,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62%,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其中,小微型企业和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4.52%和4.25%,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14和0.17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4.16%,较上年末和上季度分别下降0.08和0.03个百分点。
金融改革创新稳妥推进。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威海市创建方案已完成部委征求意见环节,即将进入会签阶段。6月初,央行专家组来威海市调研,对威海市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山东政务信息以专报形式刊发题为《威海市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专报信息,周乃翔省长、曾赞荣常务副省长分别给予肯定性批示。组建全市碳金融重点项目库、环保金融项目库,引导金融机构聚焦绿色低碳项目加大金融支持。截至6月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692.8亿元,同比增长50.7%,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7.9个百分点。法人机构累计发放碳减排政策工具贷款13.15亿元,居全省首位。威海商行发放全省第二笔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LL),全市共发布67款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
金融风险防控扎实有效。始终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树牢金融风险防控底线思维,不断完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稳妥化解重点企业、重点机构、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全市金融安全形势基本稳定,金融风险总体可控。持续加大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压降力度,截至6月末,威海市不良贷款余额43.27亿元、不良率0.83%,分居全省第4、第1低位,继续保持较低水平;连续14个季度无央行口径高风险机构。坚持打早打小、分类施策,上半年稳妥化解代租代售车位、加油卡充值返利、旅行社变相理财等风险线索4条,督导清退资金5000余万元。非法集资刑事立案数量、涉案人数、金额三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低位,案件高发态势有效遏制,持续打击效果显现。创新开展无非法集资社区(村居)创建活动,相关经验做法被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网站刊登推广。
威海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创建工作进展顺利,申建进展过程和威海市相关工作情况如何?
目前威海市试验区创建方案已完成部委征求意见,即将进入会签阶段,威海市是全省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申报地市。山东省委、省政府及威海市委、市政府对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威海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事项被纳入省、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写入2023年度省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省委书记林武同志明确指示“重点支持威海市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闫剑波书记、孔凡萍市长多次调度工作进展。6月初,中国人民银行专家调研组一行来威海市调研,对威海市试验区申建及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给予充分认可。
按照“边申边建”的工作要求,威海市扎实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着力完善绿色金融工作机制。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绿色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组织对申建事项进行专门研究部署。研究制定《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工作台账》,对重点工作细化分解,销号式管理抓落实。
着力推动绿色融资“增量扩面”。用足用好货币政策工具,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落地生效,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成功发放全省首批减碳引导项目再贷款9700万元,将威海市商业银行作为全省3家地方法人银行之一纳入全国碳减排支持工具范围。上半年,法人机构累计发放碳减排政策工具贷款13.15亿元,居全省首位。组建全市碳金融重点项目库、环保金融项目库,引导金融机构聚焦绿色低碳项目加大金融支持。目前,为37个重点项目授信220.3亿元,贷款余额73.3亿元。推动威高股份在香港发行10亿元绿色债券,是全省首支境外人民币计价债券;支持威海城投成功发行绿色中期票据10亿元,发行价格创发行人历史新低。威海市商业银行发行5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在国内首次引入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发起设立山东绿色发展基金威海平行基金,首期规模5亿元。
着力强化专营机构和产品创新。推动威海市商业银行成为全省首家“赤道银行”;荣成农商行在全省率先成立绿色金融专营部门;威海市商业银行成立首家绿色金融支行。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推动荣成农商行发放全国首笔海洋碳汇贷;指导威海市商业银行发放全省第二笔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LL)。全市21家银行机构发布67款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全国首款海洋碳汇指数保险(海草床)、首批渔业碳汇指数保险(牡蛎)和山东首单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也先后成功落地。
着力推进绿色金融标准探索应用。在全国首个印发《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在全省率先实现法人机构环境信息披露100%全覆盖,也是目前全省唯一实现全覆盖地市。
下一步,将持续加快国家绿色金改试验区创建,围绕绿色金融工作机制、标准建设、平台建设、激励机制、业务创新和海洋经济等领域积极探索。凸显海洋特色,加快蓝碳方法学研究,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激励政策,探索绿色金融数字化平台建设,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向绿色低碳领域配置,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
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人民银行做了哪些工作?
上半年,人民银行威海市中心支行为更好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制定印发《关于认真贯彻稳健货币政策 加强金融管理与服务支持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威银发〔2023〕1号),提出7方面22条措施,明确金融工作政策取向和支持实体经济重点任务。主要从以下方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全力扩大金融供给,保持信贷平稳增长。先后向金融机构推送碳金融项目库、环保金融项目库、制造业中长期项目、文旅产业重点项目、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优质企业名单等,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接支持。上半年,全市新增本外币贷款527.46亿元,同比多增148.95亿元,6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积极争取低成本央行资金,发挥好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上半年,为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再贷款再贴现资金110.7亿元,同比增长23.6%;累计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专项再贷款发放相关领域贷款51.91亿元;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1.7亿元,运用碳减排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绿色、碳减排贷款13.15亿元,金额居全省首位。
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成效,切实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强化利率自律管理,促进融资成本稳中有降。6月份,全市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62%,同比下降0.26个百分点,其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25%,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
坚持精准发力,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开展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培植”行动,升级开展“齐心鲁力·助企惠商”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三年提升行动,增加小微民营企业信贷投放。6月末,全市小微、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0.91%、15.53%。加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指导金融机构全力支持春耕备播,做好涉农重点项目融资对接,实施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考核,激励加大涉农领域金融支持力度。6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38%。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创建为契机,引导金融机构加快绿色金融创新,推动绿色融资增量扩面。6月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0.69%。
做好房地产金融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项目配套融资和个人按揭贷款支持力度。6月末,全市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20.38亿元,同比多增18.73亿元。6月全市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6%,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
当前威海银行业信用风险水平如何?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截至2023年6月末,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0.83%,较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居全省排名第1低位,不良贷款余额43.27亿元,居全省排名第4低位。2023年全市银行业持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上半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16.55亿元,处置方式主要以现金清收和核销为主,占总处置的95.4%。全市银行业统算拨备覆盖率286.14%,银行业风险抵御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
今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威海监管分局会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积极引导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切实履行防控主体责任,加强信用风险防控,加快不良处置进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积极的成果。风险信号早监测。设计《大额授信企业风险监测》模型,摸清企业在各机构的五级分类、欠息逾期等风险底数。对潜在风险信号的企业建立亿元以上企业风险监测清单,定期关注其风险变化进展;对于辖区出现风险信号的企业,发挥债委会协调作用,增进债权机构信息共享,协调各行一致行动,“一企一策”制定风险防控预案。目前累计组建成立5家债委会,成功对5家企业20.7亿元贷款给予支持,促进企业恢复生产实现自救。处置进展早调度。充分发挥不良处置牵头作用,提前谋划调度辖区信用风险情况,指导各机构持续加大存量不良资产处置化解力度,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设立目标进度时间表,推进处置目标与时间同步。力争完成“处置总量不低于上年”、“不良贷款始终保持较低水平”的目标要求。不良资产早处置。深化联动配合,发挥监管合力,督导银行机构集中力量攻坚重点大户风险,持续加大清收核销力度,分支机构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核销、重组、续贷、打包转让等政策和资源支持,对13户贷款余额500万元以上的风险企业,处置不良贷款3亿元;地方中小法人银行机构制定风险处置方案,借助地方政府帮扶力量,化解存量抵债资产0.54亿元。同时配合市政府,积极推动落实区县考核机制,为不良化解处置营造良好环境。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达7.6%,人民银行在协助企业管理汇率风险,提高经营稳定性及可预测性等方面有何举措?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威海市中心支行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汇率避险专项行动,组织各银行为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支持,降低汇率波动对涉外企业主营业务的影响,助力企业实现稳健经营:全面开展政策宣讲。为进一步提高企业主动管理汇率风险的意识,加深企业对“风险中性原则”的理解,人民银行威海市中心支行累计组织银行举办11次政策宣讲,惠及企业500余家,拓展外汇衍生产品首办企业118家,是去年同期的2.8倍。持续提升精细化服务质效。人民银行威海市中心支行及各银行加大实地走访力度,深化“一企一策”管家式服务,遵循“找准对象、摸准问题、精准辅导、标准化评估”的工作要求,不断提升实地辅导效果。今年以来,累计走访涉外企业802家次,制定专项避险方案262个。压低中小微企业套保成本。积极加强与地方金融监管局、商务局、财政局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全力推动中小微企业担保增信扶持政策扩面增量,累计办理10笔不占用企业授信、保证金的无成本套保业务,涉及金额202万元。
下阶段,人民银行威海市中心支行将继续做好汇率风险管理政策宣讲,协助企业建立健全汇率风险管理机制;引导银行持续提升对外服务质量,为企业提供成本低、效果佳的汇率避险产品;大力推广担保增信扶持政策,将更多中小微企业纳入扶持政策,促进全市涉外经济稳健发展。
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威海监管分局在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上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何工作打算?
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威海监管分局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主动作为,引导辖区银行保险机构持续优化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科技金融发展提质增效,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强化监管引领,持续优化科技金融服务机制。一方面突出政策支持,联合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出台《关于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科技金融发展“路线图”,打好政策“组合拳”,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协同科技局、财政局等部门,印发《威海市“拨投保贷”联动支持科技创新管理办法》,缓解高技术企业“卡脖子”攻关项目资金压力。一方面突出激励补偿,协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风险补偿办法,按季监测法人银行机构支持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贷款情况,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内生动力。截至6月末,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200.39亿元,较年初增加21.84亿元,增幅12.23%。
强化全周期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聚焦科技型企业差异化融资需求,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持续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努力实现全周期的科创企业金融需求全覆盖。一方面指导全市银行机构成立17家科技支行,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的科创型企业,提供特色化、差异化金融服务。研发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专精特新”小巨人贷等信贷产品。截至6月末,辖区知识产权质押类贷款余额30.95亿元,较年初增加6.56亿元。另一方面做优做细完善保险保障。督促保险机构优化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综合保险、知识产权侵权损失补偿保险、高新技术企业关键研发设备保险等科技保险服务,为科创型企业提供覆盖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全维度保险保障。截至6月末,辖区保险机构推出科技保险产品19个,提供风险保障30.89亿元。
强化走访对接,着力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结合走万企提信心优服务、金融辅导、金融管家等对接活动,积极对接市工信局等部门,获取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并推送给银行机构,主动摸排名单内企业授信融资情况。坚持问题导向,以大兴调查研究活动为抓手,立足企业经营、融资难点堵点以及意见建议等方面设计企业调查问卷,开展专题调研,召开银行保险机构座谈会,着力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症结。
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威海监管分局持续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推动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着力优化科技企业金融供给。持续督导银行保险机构制定差异化的科技金融发展战略规划,加强科技金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等政策,通过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方式进一步拓宽抵质押范围,鼓励保险机构探索发展以知识产权为质押的贷款保证保险,通过推广企业关键研发设备保险、产品质量保险,以及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首版次软件保险等“三首保险”,推动高端制造业动能转化,更好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各生命周期企业。
着力畅通银企对接渠道。建立与政府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获取小巨人、瞪羚企业、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推送给银行保险机构。通过开展走万企提信心优服务、金融辅导等银企对接活动,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强走访对接,制定差异化融资方案,有效满足不同阶段、不同行业企业的融资需求。
着力优化风险共担机制。推动银行、保险、担保协同合作,优化业务模式和流程,强化风险共担,弥补科创型企业抵押物不足的问题。推动完善科技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增加银行机构信贷投放积极性。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文章
精彩推送
X 关闭
X 关闭